区块链兼有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功能,对应着区块链的两类应用方向,并与物联网有很多结合点。 “区块链+物联网”的核心问题 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管理、防伪溯源、精准扶贫、医疗健康、食品安全、公益和社会救助等场景,主要体现区块链作为信息互联网的功能,是用共享账本来记录区块链外商品、药品、食品和资金等的流向,让上下游、不同环节相互校验,穿透信息“孤岛”,让全流程可管理。如果区块链外信息在源头和写入环节不能保证真实准确,写入区块链内只意味着信息不可篡改,没有提升信息的真实准确性。因此,这个应用方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链外信息保真上链。 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,涉及资产和风险的转移。价值来自现实世界的资产,并通过经济机制与区块链内Token挂钩。区块链发挥金融基础设施功能,优点是交易即结算,清算自动化、智能化。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发展,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。 “区块链+物联网”需要讨论以下核心问题: 第一,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如何上链?如何保障这些数据在源头和上链环节的真实准确性? 第二,“区块链+物联网”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场景。 第三,物联网设备能否参与数字货币交易并调用区块链内智能合约? “区块链+物联网”的可行性 物联网设备不断从周边获取地理位置、温湿度、速度和高度等数据。物联网数据源头失真,在端侧主要有两类攻击手段。 第一类是窃取设备实物,篡改其内外部连接,令其收集错误数据并误当成正确数据并上传(指上传到云上或区块链上,下同)。 第二类是窃取设备秘钥,破解通信和认证机制,在逻辑上冒充实际存在的设备,或者伪造实际不存在的设备,并上传伪造的数据。相应地,有两类抗攻击方法。第一类是物理安全,比如采取防拆卸的外壳和安装措施,一拆即自毁或告警。第二类是通过安全元件(SE)和可信执行环境(TEE)等技术,对秘钥等敏感信息进行妥善保护,特别是使每个设备的秘钥都不一样,即使破解了一个设备,也无助于破解另一个设备。 从目前实际部署的物联网设备看,涉及金融领域或国家有强制规范的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级较高。消费类设备的安全防护较为有限,但也不是普通人能轻易破解的。因此,物联网数据在源头的真实准确性有相当程度的保障。(来源:独角兽财经) |